如在河南伏牛山、桐柏山一带,有制作食用槲叶粽的传统。端午节前,山民采摘槲叶,去除叶背绒毛,裹上谷米、黍米、高粱或糯米,辅以红豆、红枣、花生、板栗仁、核桃仁等,用秸秆或草茎捆扎成扁圆柱形,煮熟后槲叶独特的清香与馅料融为一体,食用方式与粽子相同,这种食物在河南鲁山县称槲坠,在卢氏县名为槲包。(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槲包,撒红糖。雄黄酒,驱蚊螂。”这首流传于伏牛山区河南卢氏县的民谣,是当地端午食槲包习俗的生动写照,在当地,槲包亦称槲叶粽。
品尝卢氏槲叶粽,或许还能邂逅2000多年前的楚国余味。2015年,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发现了40个槲叶包裹,包裹内有水稻、粟等种子。考古人员认为,这些2000多年前的楚国槲叶包,有可能是粽子的早期形式。
据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考古队执行领队武志江介绍,该墓葬是一座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墓。墓葬随葬品丰富,有仿铜陶礼器、车马器、兵器、起居器及饮食器等,还发现了槲叶、水稻、黍、花椒、白芷、辛夷、梅、栗子等多种植物遗存,其中以槲叶包裹最为特殊。
千影国际影城“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一千多年前,中国唐代诗人元稹用诗歌描绘了粽子的模样,这与当下中国大江南北民众食用的粽子相差无几。
“墓葬随葬大量植物叶片包裹,由宽大的植物叶片层层包裹谷物种子后捆扎制成,呈厚圆饼状,直径10厘米至15厘米,厚3厘米至5厘米。40个较完整的槲叶包裹中,只有1包是带壳黍,其余为带壳水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室副主任蓝万里介绍,经鉴定,这些包裹的叶片是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子,叶背面未观察到绒毛,可能经过了处理。
“得益于较高的地下水位所形成的特殊埋藏环境,城阳城址八号墓随葬的丰富植物遗存得以保存下来。”蓝万里表示,槲叶包主要被置于案上,应该是作为食物形式的随葬品,推测为粽子或是粽子的雏形,“这也揭示了墓主的饮食习惯——以水稻为主食,亦食用少量黍”。
网友评论更多
42宝鸡h
因赛事需要,门头沟这个大集临时关闭🙁🙂
2024-11-16 01:45:02 推荐
187****1739 回复 184****1905:“长江北岸”乌龙茶涉食安问题,被质疑山寨三得利乌龙茶🙃来自汉中
187****1848 回复 184****1563:张希慧,新职明确🙄来自榆林
157****7718: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商洛
93安康470
发力视频生成!PixelDance将在本月底前上线即梦和豆包🤒🤓
2024-11-17 03:49:31 推荐
永久VIP:国家防总办公室部署北方河流防凌工作🤔来自韩城
158****2538: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建议欧盟暂停与以色列的政治对话🤕来自华阴
158****9183 回复 666🤠:水利部印发《丹江口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来自兴平
34彬州zo
三季度总收入增长至444亿元,京东物流增开海外仓发力跨境🤢🤣
2024-11-17 11:02:36 不推荐
神木dk:为了最后0.01%的脊灰病例,我们先给病毒做了个“蜡像”🤤
186****4799 回复 159****8951:把疾病检测实验室,装进小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