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常识

官方通报“1800万引进菲律宾博士” 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来源:literge 时间:2022-07-25 09:18

据喜悦常识小编发现到,关于官方通报“1800万引进菲律宾博士”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

官方通报“1800万引进菲律宾博士”

  湖南一院派出22名学生送到菲律宾读博。

  花1800万引进回来,

  官方回应是,有关部门已对此事展开调查,

  7月17日。有网友爆料。湖南邵阳学院短时间内提升。

  博士教师比例送20多位硕土教师去菲律宾。

  亚当森在大学读博,然后介绍他回学校再就业。

  网友称这种医生为“水博”

  据网络了解,2021年QS公司对亚洲大学进行排名。菲律宾亚森大学排名600之后。

  表中老师的待遇可见一斑。每个博士学位的入学费为35万元,研究启动费为15万元,过渡性租房补贴为14.4万元,研究启动费为15万元。

  无配偶工作的过渡性租房补贴14.4万元,介绍费20万元,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看待邵阳学院花费1800万?

  买个水货博士怎么样?

  高院校1800万从菲律宾引进23名博

  高院校1800万买23个海外博士文凭

  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性质完全不同。

  一个是取长补短的人才引进。

  一篇投机取巧的表面文章,

  这个学院明显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针对网友的提问

  南邵阳大学回复称,此举实在无奈。学院要发展,需要人才,但招不到人才,就得自建人才。

  最快的方法就是自己培训包装自己的老师。在我国乍一看确实如此。

  要想升大学,学院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学生人数要在5000人以上。

  如果规模超过8000人,全日制研究生的规模应占超过总人数的5%。

  其次,本科专业要有20个以上。

  第三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应达到50%以上,博士比例不低于2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不少于400人,专任教授不少于100人。除此之外,还有教学经验科研实力等。花钱提高软实力,达到所谓的升级标准,就能提高师资队伍,飞上枝头变凤凰吗?国家设定的门槛是为了让高等院校真正更高,而大学做的不是如何做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而是如何做面子工程。虽然我1800万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不是特别夸张的费用,但是如果用来给老师买国外的博士学位,就算800也太多余了,还是浪费。

  拿着教育经费走捷径,这种事情发生了,谁还会脚踏实地的搞科研高效开发?需要的是真才实学。

  大家觉得对不对,

  湖南邵阳学院,耗资近2000万,引进了23名马来西亚哲学博士,去当理工、体育老师,这是什么操作?

  7月7日,湖南邵阳学院网站上,公布了一则引进博士的名单,成为了一时热点。

  这份名单显示,邵阳学院引进马来西亚“亚当森大学”共23名哲学博士,合计花费1900多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引进的23人中,有22人原本就是邵阳学院的工作人员,名单备注均为“毕业返校”,人均引进费用84.4万元。

  据学院反映,这22人于2019年赴马来西亚,后因疫情回国,通过网络授课,用一年时间,获取了博士学位。

  网友直呼:“好一个左右互‘博’”。

  左边,派人留学读博;右边,再花大价钱,把人招回来。

  邵阳学院这一番操作,博士有了,学校地位也提升了,国家补助的钱也花了,可谓是“一石三鸟”。

  算下来,邵阳学院的确稳赚不赔,可这单,又是谁买的呢?

  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爆料,这所“亚当森大学”,并非名校,不过就是当地一所私立学校,只要有钱,博士一年就毕业。

  内行网友说:“这种东南亚博士,含金量不高,我们行话管这叫‘水博’”。

  这让丹叔想起了陈春花,那个让华为划清界限,深陷学历造假风波的北大教授。

  据说,她就是花了一年时间,不知从哪里,读了个野鸡大学,成为了博士。

  在网络上,这件事不断发酵,邵阳学院也坐不住了,赶紧把公告从网站上撤了下来。

  媒体打爆了邵阳学院的电话,询问事件详情,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事情还没完,有内部人士反映,这批哲学博士回来后,并没有从事文科,而是当起了非本专业的理工科老师。

  还有一位老师在出国前,是教体育的,哲学博士归来后,还在教体育。

  哲学博士教理工,教体育,这实在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邵阳学院的做法,让许多人难以接受,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可它到底为何这么做?事实到底如何?我们接着往下看。

  邵阳学院所在的湖南邵阳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面积广大,可在高等教育这块,却是一大短板。

  没有好大学,导致人才外流严重,邵阳市下定决心,要创办一所当地好大学。

  可放眼望去,遍地专科,唯一的邵阳学院,也才在2002年,由两所专科联合升本,具有二本招生资格。

  邵阳学院成立之初,从邵阳市到湖南省,可谓是费尽了力气,做了很多努力——计划2023年,实现更名湖南工程科技大学的愿景目标。

  虽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要从学院晋升为大学,谈何容易。

  邵阳学院每年,都公布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可由于地处偏远,即便重金悬赏,也没人愿意来。

  而国家对地方院校的定级、财政政策、科研项目申请上,都对博士数量有所要求。

  校方实在没招了,才想出了这“出口转内销”的办法。

  许多网友都觉得,这种为了求贤而钻空子的做法,实在不妥。

  对于邵阳学院的做法,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是觉得办学不易,虽方法欠妥,但目的是好的,有同情之处?还是说,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终是不可取的?

  感兴趣的读者,欢迎和丹叔一起讨论。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ydc.com/xi/205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