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写今年还是去年❎
谣言通过平台发布传播,平台理应负起主体责任。作为具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平台要在内容甄别、阻断谣言、防止扩散方面积极主动作为。现有的内容监管机制还有哪些漏洞、分成机制是否合理、处罚措施是否完善,这些都应该成为平台查漏补缺的重点。对于造谣者,该警示警示,该截流截流,该封号封号,让毒流量“利尽而断”。
造谣难度降低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陡然增大。AI造谣能生成极为逼真的图片、音视频,这就颠覆了“有图有真相”的常规认知,蛊惑性极强。以新闻报道的口吻生成所谓的“突发新闻”,再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短时间内就能快速传播,让不明真相的民众轻信,易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对社会信息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而相关部门的查证、辟谣则要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可怕的是,这一过程基本不需要人的参与,就可实现谣言的批量生产。比如,发布“西安爆炸”虚假新闻的账号所属机构,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假新闻,每天收入在1万元以上,而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某某经营着5家这样的机构,运营账号达842个,这一数字触目惊心,令人十分不安。
年会写今年还是去年与以往靠自身发挥想象力杜撰“小作文”不同,如今利用AI造谣的门槛和成本更低。只需要输入关键词,AI软件就能自动在网络上抓取素材生成文本,再配上貌似和事件具有相关性的虚假图片,一条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的谣言就诞生了。
造谣、发布、扩散,说到底,是有人看到这背后有利可图。在警方查获的数起造谣案件中,当事人将虚假消息发布在平台,平台会根据文章的点赞数和阅读量支付相应的报酬。在这一规则的刺激下,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加持”,追求谣言更逼真、内容更猎奇、传播更快更广,博取更多眼球,从而牟取流量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刺破不法流量经济的美梦,需要法律利刃出鞘。一些人奉行流量至上,心中既无法律观念,也无道德底线,甚至把冲撞法律红线的行为当成流量密码、炫耀资本。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互联网造谣情节严重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应该成为悬在每个网民头上的警钟。同时,惩处造谣的力度也要再有力一些,让造谣成本再大一些。
❏(撰稿:信宜)重磅数据利好降息预期,纳指却大跳水!啥情况?美股“七姐妹”齐跌,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5146亿元
12-20亿斯❛
动力电池竞争格局再生变 磷酸铁锂渐成企业布局“重头戏”
12-19妍华衣舍❜
三星电子工会“无限期罢工”引多方疑虑,美媒:可能影响全球内存芯片供应
12-21贵惠达❝
600亿“续命钱”,救不了万达广场?
12-20久成❞
重仓股“大换血” 首批权益类基金二季报出炉
12-21雅美克❟
特斯拉据悉推迟Robotaxi发布时间 股价应声大跌
12-20宝邦丰❠
上门按摩女技师称“3980元包养10天”,刚刚通报!
12-21魅力❡
东莞中考成绩今日公布!近3年普高录取分数线→
12-21校园q
收盘:CPI数据强化降息预期 美股涨跌不一科技股大幅下跌
12-21仙境b
胡锡进:今天跌了4606元,总亏损又扩至7.85万
12-19语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