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6966❆
新入职大学教师的生活是一场新旅行,充满着身份转换的惊喜。刚入职时,我对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的实感并不明显,每天更多还是忙碌在自己的研究生活中。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的邮件,邮件内容大概是我之前的一篇研究对她触动很大,现在她也开始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之后有时间交流。看似平平无奇的一封邮件,但邮件开篇“高老师”三个字“击中”了我。我在一瞬间又一次体会到了那天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知识传递的感受,也是那一瞬间让我意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回溯走上大学教师职业道路的起点,大概是大二学年“好记者讲好故事”记者团来到学院宣讲,那些或平凡动人或战火纷飞的亲历故事给我带来了极大触动,也让我产生了以绵薄之力传播新闻力量的懵懂想法。在那场巡讲过后,我开始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媒体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我正在学习的学科对社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我在其中又能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多年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习提供给我自由探索的空间,也让我养成了以实践探寻答案的习惯。于是,我走上了继续深造的路,继续探究信息传播背后的奥秘,也在深造的路上发现了属于自己的解惑答案:或许可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所学,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将知识精神传递下去。
新入职大学教师的生活也是一场新修行,考验着我初为人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独立做学术研究的耐力。本能让人总是在下意识中寻求惯性庇护,当惯性改变时,内耗成为时常出现的状态。虽然暂时还未排课,但我想让未来教授的课程也能够像之前旁听过的课程一样,提升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反思能力,在具体知识之外,给予他们一把自我探索的兴趣钥匙,唤醒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意识。所以随之而来的是,打开的教学类视频越来越多,海量信息充斥眼前,筛选、整理、学习成为一件大工程。这大概是所有新入职老师的必经之路。如此下来,理性思路虽然有所清晰,但感性上的紧张感并未真正减弱。“我上的课行不行”“学生们能不能接受我的上课方式”“如果同学们不喜欢我,我该怎么办”“课上如果出现某些质疑或者挑战,我应该怎么处理”等等自我预设使我对还未开始的上课生涯有些无所适从。但这种紧张感的督促未尝不是一种青年教师站在讲台之上的初心。我希望此时此刻的紧张成为未来数十载教学态度的起点,时刻以严谨、积极、与时俱进的状态面对台下的学生,面对自己的教学生涯。
为验证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带着几分忐忑与几分期待,我第一次站到了三尺讲台上,尝试讲授社会舆论相关内容。课上望着台下学生渴求知识又略带好奇的目光,课下与三两学生的热烈交流,让我深切体会到了汉娜·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一书中所写“活着就是活在人们中间”。这些专业的“新鲜血液”们善于思考,乐于表达,对社会现象仍然保持着好奇心,由此而来的是令人感叹的对新知识的敏感程度与思考深度。
在责任之外,新入职大学教师的生活开拓了我看待问题的视野,为我搭建了更为广阔、多元的学术研究舞台。作为长期在较为聚焦的专业领域开展研究的学者和一名刚入职的新人教师,当我去旁听本学院和其他学院的专业课程后,发现了广袤的学习和交叉领域合作的空间。我由衷感佩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及其他学院老师们多元生动的教学风格与积极热烈的课堂学习氛围。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一方面感受到了如何充分弥合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张力,在教学实践中自如地把学术前沿知识转化为学生们容易理解的知识框架,并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地学术挖掘与学术探索;另一方面,法学与政治学的知识开拓了我之前较少涉及的研究视角,关于责任、信任和治理关系等等的丰富讨论,让我拥有了从多元方向建构社会舆论与互联网信息治理知识版图,行走于多板块交界的可能。每次走入旁听的课堂,与前辈学者和同行进行跨学科对话,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学习启发体验,使我始终走在不断反思教学方式和整合研究视角的路上。
回望过去,“坚定目标,随心选择”似乎是我一路走来的主题。而大学教师这份职业注定是一条时刻学习、持续求索的“攀山路”。站在新的岗位起点,我反复问自己,“你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我的想法很单纯,希望自己做一位踏实耐心的引路人,做一位开阔包容的研究者,历经千帆始终保持初心不改。就像我一路走来,碰见的每一位“神仙”老师一样。内心的目标已然设下,而我要做的,就是踩稳脚步,始终报以热忱,寻找育人和学术的无限可能。
cz6966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讲台,他们把爱心留给了学生。他们初为人师,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们热爱着这份职业,正努力着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时值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特别策划——初为人师,向这些坚定选择了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致敬。
又一次站在讲台上,打开课件,等待上课,一切流程是那么熟悉,但又有所不同。此时,站在讲台上的我已经不是一名将要汇报的普通学生,而是一名即将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教师。这种身份的转换并不只是简单的名词变动,而是从接过前人的知识火炬到创新点亮自身知识火把的传承,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的转换。这也是我选择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初心所在。
对我而言,走上三尺讲台并不是已经计划好的按部就班,而是在不断经历过后的自我选择。最初选择新闻传播类专业,是出于对传媒行业的兴趣。那些光鲜亮丽、人情冷暖背后的由来令我好奇,对自己的未来设想也是希望进入媒体行业,成为一名在幕后发光发热的从业人员。
转向原本再熟悉不过的科研工作,我却发现“青椒”身份下论文投稿陷入了“投稿被拒——反复修改——漫长等待”的循环常态。反复等待的循环,听起来好像有种青灯古佛式的浪漫,但实际上是在长时间压力下的焦虑与自我怀疑,是在重复多次打开邮箱检查有没有论文接收信息之后,“我可以”和“我不太行”之间心态的反复横跳。与此相伴的是,能一起往前跑的“战友”的减少,生活不再像之前一样,总有处在相同阶段的人可以一起商量、打气、加油,自我迷茫与消化总会让情绪波动变得更猛烈一些。这种夹杂着孤独感的心态波动,让向来情绪稳定的我一时有些难以招架。这正是我初入高校教师岗位正在学习的“第一课”:在应对身份转换带来的变动过程中,需要认清“确定只是短暂,不确定才是常态”,开始学着接受没有“舒适圈”的状态,重新捡起踏入新闻传播专业和选择教师岗位的初心,向前看,不再纠结于既定道路,以开放的心态去经历,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认真做事,而不是自我消耗上。
在一来一往的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的疑问得到解答,探究社会舆论现象的兴趣被启发的同时,我也从中开拓了许多自我经验之外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这种以传递知识为宗旨的各抒己见、双向启发、共同进步的氛围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在心灵层面体验到了知识薪火相传、从微小之处影响社会的雀跃感受。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力量,推动我在即将毕业,面对纷繁复杂人生走向选择时,坚定地选择了大学教师这条道路。最终经过努力,我进入了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成为一名新入职的大学教师,走出了解惑的关键一步。
我曾在一篇同是高校青年教师撰写的自述文章中看到,“人文社会学科的妙处在于,我们以此发现人类不仅行走于大地之上,还生活在梦幻之中。如何将一个梦幻落到现实?去讲述,去重复。”我对此深以为然,高校教育就是在培养一代代有思想、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人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高校教师正是那个启发者和引路人。
❇(撰稿:会理)“粮”辰美景丰收忙
10-31数据潮流❓
大众对攀岩运动有哪些误解?
11-01风洋❔
清华计算机入学教育之“关于如何做科研的一些个人经验”
10-31风采❕
在战锤世界中,四邪神是通过什么方法蛊惑忠诚派星际战士入坑的?
11-01振科盛❖
如何欣赏《黑神话:悟空》中极其精致的铠甲披挂,它符合中国历史上的真实甲胄设计吗?
10-30事佳汇❗
《黑神话:悟空》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0-31优雅之源❘
2024 知乎创作者盐沙龙·成都站活动回顾
11-01魅力脚印❙
【长文】24.8~京都大学数据科学/东京大学情报理工CS/东京大学复杂理工~合格经验
10-31界弘泰g
如何评价《黑神话:悟空》的战斗设计?
10-30拓航贸h
英超20队转会开局总结 黑马一黑到底 切尔西打游戏 曼联信错一人
10-31帝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