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姐告诉记者,她的父母均以花坛葬方式离开世界。每年清明前来祭扫时,看到花坛中绽放五颜六色的花朵,她都会感觉父母仿佛从未离开自己一般。今年,她还能将想说的话写在信笺上,与已故亲人“沟通”,算是多了一种心灵的慰藉。
除增设纪念设施外,食环署今年还推出多项新服务,包括提供独立房间供家属悼念、为海葬人士家属提供专属纪念卡片、优化海葬免费渡轮服务措施等,让绿色殡葬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是清明节的民风厚德。节日当天,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她近日前往了浩园悼念因公殉职的特区政府公务员,并到景仰园向菲律宾马尼拉人质事件的死难者献花致意。她提到,公务员事务局在浩园附近设立了纪念碑石,用以纪念采用绿色殡葬的已故公务员。
在曾咀灵灰安置所,有着全港最大的绿色殡葬纪念花园。清明节当天,市民陈小姐一早来到纪念花园,将鲜花轻轻放在纪念碑前,随后在“渡船”信箱中投入了她的心意信笺。
由于今年香港清明假期仅有一天,也有许多市民趁相邻的复活节小长假提前返乡祭扫,市民周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周先生对记者说,今年清明他的家庭组织了一场聚会,希望趁假期联络家人感情,增强家庭凝聚力。“虽与传统意义上过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但我们对家庭文化的重视没有变。”(完)
“各地关于死亡的传说中,多数会出现船这一意象。以船为喻,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也希望给至亲一个离别后的过渡空间。”该装置设计师凌展腾说。
负责推广绿色殡葬的食环署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香港,花坛葬和海葬是主要的两种绿色殡葬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为已故亲人举办绿色殡葬的市民比例逐渐增多。据统计,2011年选择绿色殡葬方式的香港市民比例仅有5.5%,到去年,该比例就已升至16.5%。“相比之下,人们更倾向选择花坛葬,让生命得以用另一种方式延续。”
“绿色殡葬在香港已提出近20年,市民接受程度也随之逐渐提高。如今虽多数市民仍采用传统方式殡葬,但香港的丧葬文化已不再仅限流于表面的繁文缛节,而是更多思考生命的意义。”致力于推动绿色殡葬的业者伍桂麟表示。他关注到,有的市民还将清明、重阳等节日作为给下一代“生死教育”的重要一课,希望把对生命的思考传承下去。
九游在线填写心意信笺,将其投入信箱中,低头默哀……又是一年清明时,位于香港屯门曾咀灵灰安置所的“渡船”外,市民们以这种方式向已故亲人表达思念和祝福。
这个名为“渡船”的木刻艺术装置,是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今年新设立的,让曾使用绿色殡葬服务的家属追思逝者,旨在进一步提升绿色殡葬服务。
网友评论更多
98遵化e
人民日报社第18届长江韬奋奖候选人公示🌷🌸
2024-11-04 21:10:05 推荐
187****6777 回复 184****5136: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作品专项初评公示🌹来自迁安
187****1254 回复 184****6139:人民网2024年申请办理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来自武安
157****3942: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南宫
90沙河360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专题评议全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工作🌽🌾
2024-11-03 06:02:14 推荐
永久VIP:人民日报社推荐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副刊初评作品公示🌿来自涿州
158****8704: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初评公示🍀来自定州
158****2162 回复 666🍁:网络视听协会发布行业倡议:坚决向“唯流量论”说“不”🍂来自安国
94高碑店uq
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版面初评公示🍃🍄
2024-11-04 16:41:36 不推荐
平泉gl: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音视频新闻访谈、音视频新闻直播初评作品公示🍅
186****9287 回复 159****5711: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和新媒体新闻专栏初评作品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