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零时40分,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几天之后,这艘沉睡150多年的古船被整体迁移至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安家”。
im电竞竞猜app中新网广州4月28日电 (孙秋霞 刘帅 黄智)在楠枫书院近日举办的“岭南文化新讲第24讲”上,复旦大学二级研究员魏峻分享了“南海Ⅰ号”从发现到打捞考古全过程,“南海Ⅰ号”考古项目领队之一崔勇等就相关话题展开对谈。魏峻认为,“南海Ⅰ号”这种迁移式保护,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崔勇从事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30多年,他认为,“南海Ⅰ号”就像一个文化上的“鲸落”,古人用一种悲壮的方式把各种信息、各种文化打包,放在海底,供当代人考古发现与探索。它支撑了水下考古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并影响了航海学、导航学、海洋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
魏峻表示,“南海Ⅰ号”沉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为研究中国造船史、航海史、海洋技术史提供了全新资料。此外,“南海Ⅰ号”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迁移式保护案例,为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南海Ⅰ号”遗址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距今有800多年历史。2007年,“南海Ⅰ号”入驻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上的“水晶宫”,中国水下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魏峻指出,该考古项目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其与“南海Ⅰ号”考古项目整体打捞、异地保护、迁移式保护理念是一样的,是迁移式保护的新案例和新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李庆新认为,“南海Ⅰ号”是海洋文化遗产、海洋丝绸之路遗产中的一个里程碑,为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留下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对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完)
广州海事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王芳表示,如果从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等角度考量“南海Ⅰ号”与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可以看出中西文明互鉴已深深地影响了彼此的经济发展、导航技术、造船技术和生活方式等。
网友评论更多
27奎屯s
研究:美国油气业甲烷排放量远超估计🎯🎰
2024-11-14 08:35:22 推荐
187****5251 回复 184****7079:欧盟对中资牵头的塞浦路斯LNG项目展开腐败调查🎱来自塔城
187****2930 回复 184****3471:以色列一平民死于火箭弹袭击,与真主党紧张加剧🎲来自乌苏
157****6515: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阿勒泰
24霍尔果斯363
普拉达报告上半年营收两位数增长🎵🎶
2024-11-15 13:27:09 推荐
永久VIP:中国呼吁加快采取措施提振消费🎷来自石河子
158****3599:麦当劳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全球销售额下降🎸来自阿拉尔
158****2095 回复 666🎹:法国极左翼团体被怀疑破坏巴黎奥运会🎺来自图木舒克
41五家渠ne
中国国有基金和银行开始“退薪”🎻🎼
2024-11-14 01:57:15 不推荐
北屯hj:英德贸易出现“退欧后”复苏🎽
186****1245 回复 159****9814:特朗普否认与内塔尼亚胡关系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