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林从事中国历史、艺术等研究,曾前往中国多地深入调研。“文明理应相互欣赏、和睦相处。我们应该互相学习,试着去理解其他文化和思维模式,这样看待世界会更好。”回首过去60年,马克林表示,自己亲眼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变迁,中国学生的开放思维和优秀品质令他印象深刻,“他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当日,马克林教授来华任教60周年纪念会暨中澳人文交流论坛在北外举办,马克林的亲友、同事和学生纷纷上台回忆与之交往的昔日时光,会场里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
本次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主办,来自中澳两国的70余位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等参加。(完)
格里菲斯大学校长埃文斯(Carolyn Evans)表示,希望两校共同传承马克林的精神,赓续两校友谊,促进澳中学者交流及学术合作,携手创造更为广阔的前景。
随着马克林来华工作,其子女也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马克林的长子斯蒂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位澳大利亚公民,女儿维罗妮卡(Veronica Mackerras)也曾在华学习、生活。
1216彩票计划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曾玥)今年85岁高龄的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Colin Mackerras)5日重游北京外国语大学。忆及60载中国情缘及中澳人文交流历程,他表示,“文明理应相互欣赏、和睦相处”。
“我很幸运来到中国学习和生活,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的美丽国家。这里的人民友好好客,每个人都很热情。”她说,父亲致力于推动两国人文交流,“让我们相互理解,建立友谊,彼此受益”。
1964年,马克林首次来华执教北外。此后几十年间,马克林频繁往返中澳之间做研究和授课,孜孜不倦地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
60年间,马克林还促成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交流关系的建立和深化。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表示,马克林和夫人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来到北外执教,架起了北外与格里菲斯大学、中国与澳大利亚教育和人文交流的桥梁,期待两校在未来拓展更大合作空间。
“对我来说,这60年是一段美妙的旅程。”此番再度回到中国校园,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笑容满面,与旧友新交热情拥抱、交谈。“我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喜爱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联系我们
-应用内反馈:「我」-「右上角菜单」-「设置」-「反馈与帮助」
客户24小时在线服务
网友评论更多
39瑞安k
胡骄键:儒家“情义伦理学”论纲🎸🎹
2024-11-17 18:40:40 推荐
187****8643 回复 184****7790:赵树凯:万里发动农村改革立足何地?——《中国农村改革史丛书?滁州卷》编撰座谈会发言(下)🎺来自乐清
187****1405 回复 184****3667:季卫东:罗尔斯晚年为何修正公平观?🎻来自龙港
157****4930: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龙泉
35玉环498
赵可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
2024-11-17 04:57:16 推荐
永久VIP:徐勇:中国农村研究的转型:现代化的维度🏀来自合肥
158****5035:迟福林:为改革发展发时代强音🏁来自芜湖
158****7360 回复 666🏅:张亚辉:费孝通的两种共同体理论:对比较研究的反思与重构🏆来自蚌埠
23淮南bv
于洪君:核战争风险与全球安全架构的思考🏈🏉
2024-11-17 08:05:29 不推荐
马鞍山lj:龙登高 贾俊英:生生不息:陈嘉庚的企业家精神🏍
186****1625 回复 159****5936:张红宇:促进农民增收应成为重大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