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刘定震介绍,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熊猫人工繁育,于本世纪初突破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三大难题,种群得以快速增长。为保护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第一,我国建立了统一的大熊猫谱系,记录了每只圈养大熊猫的个体信息等基础数据;第二,每年组织专家对种群进行分析,通过计算不同雌雄个体间的亲缘系数,制定全国圈养大熊猫优化繁育年度配对方案;第三,建立全国一盘棋的繁育机制,促进各繁育机构的种源交流。经科学评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下,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长期维持。
刘定震解释说,所谓近亲繁殖,按照国际惯例,是指3代以内有直系或旁系血缘关系动物之间的繁殖。我国在制定优化繁育配对方案时,通过计算亲缘系数,排除掉3代以内有直系或旁系血缘关系的个体配对。因此,目前包括所有旅外大熊猫在内的圈养种群,如果存在近亲关系,都不允许配对繁殖。
针对网传认为大熊猫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因此旅外大熊猫存在被利用开展同源基因实验、打“基因战”的或者被克隆的风险,刘定震回应说,首先,从科学角度说,大熊猫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只有60%多,远低于人类与黑猩猩(约99%)、大猩猩(约98%)等类人猿,甚至比小鼠与人类的基因组相似度还低,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属于伪科学命题。其次,境外合作机构对大熊猫开展研究,受到相关国际公约、动物伦理审查规定以及双方合作协议的严格约束。按照这些要求,任何合作方未经中方同意私自开展有关大熊猫科研活动,其研究成果得不到国际认可和保护,其行为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谴责。
6月2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野生动物保护和国际合作成果发布会,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在发布会上就上述观点回应称,目前包括所有旅外大熊猫在内的圈养种群,如果存在近亲关系,都不允许配对繁殖。至于利用大熊猫开展基因实验等说法,他表示,大熊猫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只有60%多,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属于伪科学命题。
edislab下载最近网上出现一些观点认为,大熊猫圈养存在近亲繁殖的风险;还有观点认为,大熊猫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因此旅外大熊猫存在被利用开展同源基因实验、打“基因战”的或者被克隆的风险。
245.90MB
查看338.51MB
查看34.4MB
查看512.29MB
查看
网友评论更多
63池州s
喻思南:为未来产业夯实科技基石☩☪
2024-11-15 20:15:02 推荐
187****3255 回复 184****3908:张永生:“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的基本逻辑☫来自宣城
187****8174 回复 184****5432:王炳林 方建:把握历史主动的中国智慧☬来自巢湖
157****6953: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桐城
58天长498
孙家珅 张勇:日韩战略性接近:动因、态势及其限度☯☰
2024-11-14 20:32:07 推荐
永久VIP:李靖堃:左翼回归:英国政党政治新变化与外交政策走向☱来自明光
158****7821:封利强:关于《监察法(修正草案)》的完善建议☲来自界首
158****5423 回复 666☳:许先春:新时代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实施路径☴来自宁国
45广德oh
朱福惠:《立法法》上监察法规条款的体系解释☵☶
2024-11-15 20:59:29 不推荐
潜山no:王均伟: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
186****4296 回复 159****9012:杨河 杨伊佳:取舍、继承、创新:传承中华文化的内在逻辑☸